2024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20周年的重要节点。值此之际,由纪念活动办公室主办的特别主题活动于北京隆重举行,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、专家学者及机构代表齐聚一堂,共话非遗保护的“中国经验”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医药非遗传承人杨美受邀出席,并在活动中发表主旨发言,分享其在非遗保护与创新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深刻见解。
作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(中医药理学)的非遗传承人,杨美自2024年11月受聘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以来,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医药非遗的活态传承与现代转化。她在发言中提到:“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动态的文化实践。我们的使命是让传统技艺真正‘活’在当下,服务于现代人的健康需求。”她以中药制剂的现代化研究为例,详细阐述了团队如何通过精准控温、压力调节等技术手段,将药效成分提取效率提升50%,既保留了古法精髓,又突破了传统工艺的局限性。这一创新成果通过标准化生产惠及更多患者,成为“非遗+科技”融合的典范。
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传播挑战,杨美特别提到非遗的国际对话能力。她介绍,研究院正积极探索“非遗+国际交流”模式,通过与国际组织合作,将中医药非遗项目纳入全球健康议题。“文化差异不应成为隔阂,而应是文明互鉴的桥梁。”她说道。
活动尾声,杨美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事业:“每一代人都是文明的守护者与传递者。我们需要更多跨界合作,让科技、教育、产业与非遗深度融合,构建系统性保护生态。”她的发言引发了现场热烈反响,与会者纷纷表示,杨美的实践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,彰显了中国非遗保护的创新活力。
从一名深耕中医药领域的传承人,到推动非遗现代化转型的领军者,杨美以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务实的保护行动,诠释了新时代非遗工作者的使命担当。她的努力不仅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,更为中国非遗走向世界注入强劲动力。正如她所言:“守护非遗,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。我们既要仰望历史的星空,更要脚踏实地,让千年智慧照亮未来之路。”(记者:宁夏)